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
厨师之家〖chushihome.com〗精品厨艺教程推荐

学校食堂如何做好大锅菜

内容共1页  |  收藏该资料

首先,做好大锅菜,必须要有一定的刀工,应做到大小、粗细、厚薄均匀一致。大锅菜只是丁、丝、片、条、块吗?大锅菜为什么搞不好?有时候原料的成形就决定了这个莱的失败。比如土豆丝炒菜椒、炒冬瓜片、茭白丝,你切的不均匀那怎么炒,炒出来能好吗?自然就不好吃了,所以要提高大锅菜的质量就必须先提高刀工技术,这些是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良好的根基,谈何成为高楼大厦。

接着是搭配,配菜是根据菜肴品种和各自的质量要求,把经过刀工处理后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主料和辅料适当搭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菜肴原料。配菜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莱的色、香、味、形和营养价值,也决定菜肴能否协调。小锅菜之所以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就是有着很好的搭配。然而大锅菜叫人看了就不想多看一眼,何谈吃?就算口味再好那还是失败的,所以大锅菜也必须要做好搭配,使之既好看又好吃,又经济又实惠。增添了菜的品位和色调,才能引起就餐者的食欲。如炒土豆或冬瓜片配上青红椒,豆牙菜配上芹菜或大蒜叶等等。当然,原料局限性也很大,只能用些常见的低廉原料,那这就是我们所必须动脑筋的地方了。另外还不能违背菜肴搭配的原理,使之互补。例如烧红烧肉可以加油面筋、水笋、莴苣等、荤素搭配;在做肉圆时适当加些荸荠、山药、生粉、芋头、鸡蛋等配料做出的肉圆鲜嫩味美、爽口,多吃不腻。在烹调方式上,既要有红烧、白水、又要有清蒸,还要配以焖、烩、炒、油炸等进行调剂,在调味上尽量本着大众皆宜的原则,如甜酸味、香甜味、清香味等。“五味调和百味香”,这话不单适应小锅菜,也适合大锅菜。大锅菜的厨师们,本着因陋就简的精神,讲究配菜艺术,营养价值和烹调手段,使就餐者也能感觉到“五味调和百味香”,让他们记住大锅菜也能有滋有味,丰富多彩。你说这样的大锅菜能不好销售吗?

其次是火候。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火候”,用火技术是保障菜肴色、香、味的关键所在。大锅菜有何火候?这是大部分人的认为。大锅菜只要烧熟了就行,真是这样吗?这其实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大锅菜怎么就没火候,如果不讲火候,那做出来的烧菜、炒菜、烩菜、炖菜、汤菜能好吃吗?有人又要说大锅菜讲火候不现实,一是量大,二是时间不允许。其实不然,只要你能统筹安排好当日所需要做的菜肴,时间肯定是够的,量大那就更不是理由了。掌握好火候,首先要准确了解火候的大小,主料下锅后炉火强弱;其次要能注意好什么时间、什么菜用什么火力;最后对于大食堂最重要的就是所有菜肴,都要考虑到复菜的因素(复菜就是两次回锅的菜肴)。这就要求厨师能全面把握大锅菜菜肴的火候。这也是大锅菜的特殊性,但决不是大锅菜就不讲火候!若没有正确把握好火候,不能烹制出美味的佳肴。

然后是色泽,一个菜肴的好差很大一部分决定于菜肴的色泽。你说叫人看了不舒服的菜肴,它怎么可能得到好的销售呢?那么大锅菜的色泽究竟能不能做好呢?小锅酒席菜的色泽为什么能那么好呢?有人会说大锅菜量大,无法或是很难做成漂亮的色泽。其实这都是借口,只要对自己的要求上去了,那么效果就出来了。想有好的色泽,对于炒菜:一要做到好菜的搭配;二要控制好菜肴下锅的温度(一定要使锅烧到合理的温度,如果温度不够,那么菜肯定是糊熟的);三要勤翻动手中的锅铲(受热均匀);四要对于一些需要焯水的原料一定要在焯水后过水,以保持菜肴原有的色泽。烧菜一是把握好酱油和糖色比例;二是注意火候(过色重不要过色浅)。烩菜:一是配菜要注意有色原料的质地(配些不易或不太变色的原料);二是如需要下绿色原料做配料(应单独成熟等销售时才下,以达到良好的配色效果)。另外,合理掌握时间,在烹调与出售时间间隔上要把握好,易熟易黄的迟烧,反之可以先烧,烧菜先炒菜后等。过早烧制菜肴一易变黄变色改味,二易冷,俗话说:“三分热七分香”,冷菜口味差些;过迟,匆匆忙忙,不是烧不透就是佐料未放全未放好或者乱放,都不行。可以生吃的莱如:莴苣、黄瓜、圆白菜等处理好后不一定要烧熟透。能做到以上各点,大锅菜应该是可以了,而且是赏心悦目的,与小锅菜的距离就可以更近些。

最后是芡汁,对于芡汁一般有薄芡、浓芡两大类。大锅菜就目前的情况有什么样的勾芡方式呢?一般都是一大锅菜快起锅前对其勾一定的芡汁。就这样的操作现状你说大锅菜能和小锅菜相比吗?怎样让大锅菜也能像小锅菜、酒席菜那样合理地使用芡汁呢?要想勾好芡,首先恰当地掌握勾芡时机,要在菜肴即将成熟或刚成熟时及时勾芡;其次勾芡时汤汁应适量,同时要把握好菜肴的底汤,如果底汤太多,就算你再有本事也勾不好芡,菜肴出来肯定一塌糊涂,那就是烹饪中常提到的糊芡,那样的菜肴给人感觉就不清爽,谈何能畅销受欢迎呢?其次对于不同的菜肴也要合理使用勾芡,并不是所有的菜肴都要勾芡,但是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大部分师傅都喜欢给菜肴勾芡。特别是红烧菜很少会想做到火候到位,收干卤汁。为什么呢?难道大锅菜不可以?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一是会增加成本;二是量大收卤对火力要求较高,三是目前大部分大锅菜厨师专业水准较差,个人要求低,另外有些菜其实根本就不要勾芡,如红烧猪手、红烧鸡爪等一些含有大量胶原蛋白的菜肴,它本身就可以起到与勾芡同样的效果,再勾芡反而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芡汁勾得差,还和芡汁下锅的时间和温度有关。我们的前辈得出来的结论是60℃~80℃,这个温度是芡粉最好的糊化温度,效果是最好的。把握好芡汁的浓度,这也是勾好芡汁的重要一环。能够做到以上各点,我想大锅菜也就好看多了,就能做到明有亮芡,芡汁紧包。

综上所述,大锅莱的就餐群体不再是以前人们认为的那样,而是会考虑到用餐的乏味了,只有这样才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同时获得均衡足够的营养。

该资料由会员「邻家女孩ff」推荐/供稿,来源:互联网公开渠道

免责声明:
1、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2、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
Copyright © 2009 zhm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菜谱小吃、配方秘方、烹饪技术、厨师厨艺、美食资料、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