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吃学院 厨师之家
厨师之家〖chushihome.com〗精品厨艺教程推荐

也谈菜肴之灵魂——味

内容共3页  |  收藏该资料

第3页:也谈菜肴之灵魂——味[3]

鲜味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几乎每个菜肴只要烹制得当,都可以用口味鲜美来形容。鲜味的调味品在过去是高汤(尤其是高档筵席),自从发明了味精以后,基本上就用它来代替了。味精的发明,对传统菜肴的提鲜方法是一个挑战,记得我过去无论是在贵宾楼学徒,还是在金陵春掌勺,每天早晨都要吊上几种汤(一种是上清汤、一种是白汤、一种是红卤),烧菜时作增加鲜味之用。当时店里的师傅对几种汤都很珍惜,如果看见谁乱用了一勺汤,那真比吃他的鱼翅、海参都心疼。现在有了味精,有的厨师对吊汤就不够重视了,汤不浓,放点味精就行。我认为,味精终究是味精,它的鲜味和好汤的鲜味是不可等同视之的。过去的好传统还是应当继承,即使是味精,有些厨师也是不看对象,不看菜肴口味的乱用,如鸡汤中加味精,糖醋菜肴中加味精等,而且用量十分惊人。他们认为,味精用得越多,菜肴味道也就越好,孰不知物极必反,味精用得多了,菜肴的本味也就淡薄了。

 

我在学徒的时候,师傅曾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学厨师虽无状元之福,但须有状元之才。”后来这句话在我学艺的过程中,果然慢慢地体会到了它的含义。的确,学厨师不是一件易事,仅仅是调味一项技术,就有许许多多研究不尽的学问。

 

首先,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调味方法。古人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这有一定道理。

 

其次,调剂口味,应和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相联系。如四川、湖南,口味偏辣,而山西人喜欢吃酸等等。人们根据这些特征,总结出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一各地饮食的口味特征。同时,我们在调制口味时还需懂得人们的心理。例如:同样是两个外地人来吃饭,一个是初次到本地来出差,另一个是长住本市。按照一般规律,初到的客人是想尝一尝本地的地方风味,而长住的客人却又想吃家乡风味了。这说明做菜也要讲辩证法。如果这个辩证法运用得好,食客就会满意而去。

 

再有,菜肴口味与人们的食欲以及各种口味在宴席中的上菜顺序等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

 

最后,谈一谈色、香、味、形。菜肴的色、香、味、形实际上是一个总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菜肴味的好坏,和三者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如“炒鸡丁”,要求是莹红色,如果达不到,说明口味偏淡,如果色泽太深,说明是咸了。形也是如此,“炒腰花”要求花纹卷曲明显,这除了外观美丽之外,更重要的是便于受热和入味。香味就更是如此。这个道理弄懂了,做菜时就能使色、香、味、形达到统一,就不会出现有色、形而无味这—现象。“诗有诗味,菜有菜味。”此话很有道理,我们做菜必须做得有滋味,这才算得上是个菜。

●该资料共3页

该资料由会员「黄花桂鱼」推荐/供稿,来源:互联网公开渠道

免责声明:
1、本站作为一个公众分享型知识平台,旨在帮助大家可以更为方便快捷的搜索、查阅及交流厨艺技术,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也无法对资料内容一一验证,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2、该内容由网友分享供稿,其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网站
Copyright © 2009 zhm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菜谱小吃、配方秘方、烹饪技术、厨师厨艺、美食资料、小本创业技术资料分享站